防火墙模式:透明模式和路由模式
1、透明模式
透明模式:对用户是透明的,即用户意识不到防火墙的存在。接口无法配置IP地址,唯一IP地址配置在Management 接口,用于设备的管理。用于2层网络的安全隔离。控制同一局域网内部安全访问。
流量转发:与交换机类似,接口无IP地址,通过目的MAC地址转发数据包。
1.1 透明模式的特点
(1)防火墙的接口没有IP地址,工作在第二层(数据链路层),类似于网桥。
(2)用户感觉不到防火墙的存在,不需要修改现有的网络拓扑。
(3)可以进行ACL规则检查、状态过滤、防攻击检查等功能。
2.1 路由模式的特点
(1)防火墙的各个接口都有IP地址,工作在第三层(网络层)。
(2)可以进行包过滤、NAT转换等功能。
(3)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修改,可能需要更改内部网络用户的网关和路由器的配置。
2.2 路由模式的适用场景
(1)路由模式常用于企业网络的边界,连接公司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,或划分多个子网以进行细粒度的流量控制。例如:
(2)企业边界防火墙:用于保护公司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网络威胁。
(3)数据中心网络:用于将不同的服务器区域(如生产环境和开发环境)隔离开来。
3、混合模式
混合模式结合了路由模式和透明模式的特点,允许防火墙同时在不同的接口上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运行。该模式同时支持第二层(数据链路层)和第三层(网络层)的数据包处理。混合模式主要用于透明模式作双机备份的情况,此时启动VRRP(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,虚拟路由冗余协议)功能的接口需要配置IP 地址,其它接口不配置IP地址。
3.1 混合模式的特点
(1)部分接口工作在路由模式,部分接口工作在透明模式。
(2)可以同时利用路由模式和透明模式的优点。
(3)常用于双机热备份,启动VRRP功能的接口需要配置IP地址。
3.2 混合模式的的适用场景
(1)需要高可用性和冗余的环境:可以通过VRRP等协议实现双机备份,确保网络的可靠性。
(2)需要灵活配置和管理的场景:如网络中既有需要NAT的流量,又有需要保持原始IP地址的流量,或者需要在不同网络区域间灵活切换防火墙功能。